内蒙古农村及中小型城市专用小型混凝土输送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陆续开展经济恢复工作,建筑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机械式混凝土输送泵的销路较好,应用也日益增多。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的托克里特公司首先发展了以水为工作介质的混凝土输送泵,这使得混凝土输送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59年,联邦德国施维因公司生产了台全液压混凝土输送泵,它是用油作为工作介质驱动活塞和阀门来工作的。液压式混凝土输送泵功率大、排量大、输送距离远,可做到无极调节,混凝土输送泵的活塞还可以逆向运动,减小了堵塞的可能性,因而在混凝土输送泵的设计制造和泵送技术上日趋完善。此后,为了提高混凝土输送泵的机动性,60年代中期又研制了混凝土输送泵车,使得混凝土输送泵由固定式发展为车载式,同时为了使混凝土的浇筑更加方便,在混凝土输送泵车上增加了可回转伸缩的步料杆,大大增加了混凝土输送泵的机动灵活性。
早在1977年,在研发和掌握了混凝土输送泵技术的基础上,长沙建机所 、廊坊机械化所和沈阳工程机械厂一道,开发研制了23m臂架式泵车,这是我国台自行设计研制的国产混凝土泵车。同时,国内其它企业采取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引进了德国、日本先进的混凝土车、站、泵产品和技术。1982年,原湖北建筑机械厂引进日本石川岛建机的泵车生产技术,合作生产臂架式泵车,从此结束了我国不能批量生产混凝土泵车的历史。上海华东建筑机械厂和阜新矿山机械厂于1987年引进了日本混凝土搅拌站技术,开发生产了 60~100m3/h商品混凝土站。1900年徐工集团引进德国普茨迈斯特的技术,合作生产32m泵车。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全面发展混凝土机械产品中的车、站、泵提上了我国建设机械发展议事日程。中国建设机械协会混凝土机械分会提出了“全行业联合起来,用三年时间发展‘一站三车’,把商品混凝土机械搞上去!”的口号。由于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因此,中国建设机械行业协会在这一历史时期 ,抓住机遇,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自主创新、引导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壮大上来,促进我国混凝土机械行业的全面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长沙建机院已完成25~90m3/h商品混凝土站(楼)的开发设计。至1944年,上海华东建筑机械厂和山东省建筑机械厂生产的混凝土站(楼)己在国内市场渐露头角,市场占有率达50%,外国混凝土机械产品一统中国市场的格局开始改变,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在我国混凝土机械市场,开始形成有益于发展壮大国内产品、有益于提高产品质量性能的良性竞争环境。